選擇炭漿法提金活性炭,最重要的條件一是對金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,二是炭粒必須具有很強的耐磨性能。吸附特性好的炭對金、銀有較好的選擇性和較大的吸附容量與回收率;耐磨性能強的炭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磨削損失,減少載金炭末隨礦漿流失所造成金的損失。這是由于炭漿法使用的炭,在生產過程中一般都要先配制成炭懸浮液,并經噴射或液壓輸送、壓縮空氣或機械攪拌、篩分等作業。特別是每一批炭的質量都不可能是均一的。其中部分炭粒和所有炭粒的邊部與棱角(因不是球形粒)部分機械強度小,抗磨性弱,最易磨損。而它們又正是炭中最具活性的部分,其吸附性能好,吸附容量大。它的磨損不但會增大金、銀的損失,且會造成整批炭吸附性能下降,引起作業指標波動,而需在作業過程中增加炭的投入量。為此,工業生產中對每一批新炭都應在使用前先經篩選除去木屑、雜物,再于機械攪拌槽中和磨料(與礦石相同的不含金廢石)一起進行攪拌,磨碎那些機械強度弱的炭粒和邊角,使炭粒呈近似球形,并經篩分除去炭末。生產中應注意炭在炭漿法作業和循環使用過程中的磨損指標,盡可能選用耐磨性能好的牌號炭。一般用以下參數評價其性能:①吸附容量;②吸附速度;③炭的強度;④炭的密度;⑤炭的粒度;⑥炭的灰分;⑦炭的水分;⑧篩下粒級含量。
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是表征炭的活性的指標,強度表征活性炭在炭漿工藝回路中抗磨損的能力,密度和灰分是與活性有關的參數,粒度和篩下粒級含量是與工藝有關的參數。各種參數之間,尤其是活性參數與抗磨力、密度、灰分之間關系密切。
吸附容量指活性炭對金的最大荷載能力。不同的活性炭吸附容量不同,同一種活性炭的載金量大小又隨吸附溶液中金的含量而變化。為了比較不同種類活性炭的載金能力,必須制定出統一的標準。Calgon試驗法將吸附容量定義為炭與1μg/g的含金均衡溶液接觸達平衡狀態時炭上的載金量,用K值表示。南非則定義為炭與1μg/g的含金均衡溶液接觸24h后炭上的載金量。(注:含金均衡溶液指在吸附過程中,含金溶液的金品位變化不大,即吸附平衡濃度與原液濃度相當。)
吸附速度指活性炭對溶液中的金吸附的快慢程度。炭對金的吸附速度與溶液含金量有密切關系,因此也須對其進行定義。
強度表征活性炭的抗磨損能力。活性炭的強度大小取決于生產炭的原料性質和加工方法及配料,一般用椰殼、果核等原料生產的活性炭較耐磨。采用固定床(吸附柱)吸附時,炭的磨損較小,強度要求不高。但在炭漿法工藝中,由于炭粒之間、炭粒與機械部件之間以及炭粒與管道之間的相互碰撞和劇烈摩擦,炭的磨損損失比較大。所以,選擇活性炭時必須重視強度。密度、粒度、灰分、水分以及篩下粒級含量是活性炭本身的物理化學屬性,對炭的活性及其工藝應用狀況有很大影響。活性炭的密度有三種表示法:填充密度(堆積密度)、真密度和表觀密度。